2017自強活動—陽明山美軍眷舍巡禮
2017自強活動—陽明山美軍眷舍巡禮
擁有高度專業,在體系裡扮演創意洋溢的關鍵角色,在追求鎂光燈的企業文化裡,他們是不居功的重要推手,享受過程、實現自我、與團隊共享的掌聲更有味!
凌晨剛從南部返北,就為了參加這次公司的員工自強活動。一是與久違的同事團聚,一是藉機來探訪陽明山美軍眷舍。這次如果不來,自己以後也不會專程來參訪;我一直相信,錯過機會,你就知道自己沒有機會了!
2017自強活動有二個行程,上午0910於陽明山行訓所集合後,往天母古道親山步道出發,1030回程,沿美軍眷舍群巡禮,該眷舍群為前美軍協防台灣的重要見證,為保存這些歷史建築,本單位自2011年開始了辦理承租老屋,逐步修復,希望從該眷舍群開始推動守護陽明山生態,與保存歷史文化的使命。
因為上午補眠,我和阿丹只參加聚餐,地點在陽明山美軍俱樂部。
向來具神秘色彩的「陽明山美軍俱樂部」經活化改造為文創空間,結合餐飲、輕食、音樂展演及教學等使用,以延續其當時駐台美軍及眷屬交誼、娛樂的場所精神。
透過在地居民口述及老照片收集回憶,了解在美軍進駐期間門禁森嚴,一般民眾不得接近的情境下來想像「陽明山美軍俱樂部」盛況,每到假期歡樂Party中,播放著來自美國鄉村、藍調、爵士音樂,在泳池畔吧檯邊,杯觥交錯,舞會、音樂及戲劇表演等歡樂場景,即成為「陽明山美軍俱樂部」活化改造的想像及連結。
然而「陽明山美軍俱樂部」活化並非「復舊如舊」,僅適當保留了原本外觀並做修復與改造,每一塊磚瓦都有著歷史痕跡,每一個木造梁柱也刻劃著歷史記憶,它是有著特殊歷史意義與價值,用最尊敬低調的態度來重塑它的美麗,將不堪使用的結構與梁柱做適當補強與再造,維持它原有的樣貌,在新的室內空間使用上,僅把一些不堪使用拆除後的舊木料改造為室內裝飾的一部分,讓它得以再生使用,活化發揮其新價值及功能。為了保持歷史建築的完整性,室內風格的設定也以最輕量的方式進行,大部分隔間接予以保留與修復,地坪則以大面積的水泥粉光呈現樸實感,燈光、音響、空調與設備等,盡可能保持其空間的原本形貌。我們在寬闊的餐廳內用餐,彷彿進入時光隧道,一起回復到那個質樸優雅的年代。
午餐完畢,順道走訪其他美軍眷舍,走進靜僻小巷,一棟一棟木造平房,已整修的美輪美奐,承租人多以輕食或簡餐為經營策略,各具不同特色相異其趣,近來此區已成為另類的觀光景點。很難想像這些已閒置多年的美軍眷舍,在改造前曾是荒煙蔓草,不易看出原先空間配置,現在經過經營團隊進駐整理,終能讓老房子有具體驗演繹的功能,在注入藝術和文化的血液後,不斷重生改造,相信不久將來更日漸茁壯,如今在政府力挺與民眾的期望下,就是要型塑這幅美好的生活景象與浪漫的異國風情。
活動日期2017/ 6/25
活動照片(餐敘)
會場陽明山美軍俱樂部Brick Yard 33 1/3
參加的員工及眷屬來了不少人 有老同事有新面孔
承租人之一萊德科技副總前來致意與歡迎
陳前經理伉儷出席與大家歡聚
美食與香濃飲品
席間 長官們不免俗地向同仁敬酒致意 (呵呵~沒有酒哪成敬意啊XD ~~)
副總親自向我們簡介黑膠唱片的製作過程及歷史 那一片世界唯一 以X光片壓制的仿膠片最令我驚奇
走出餐廳 戶外庭園是另一個天地 原有的泳池已改作兒童戲水池
團體照是一定要的
臨走前 再遊覽其他地方 不同高度有不同視野及景觀 陽明山美軍俱樂部Brick Yard 33 1/3裡外皆美 值得再來
午餐完畢,順道走訪其他美軍眷舍,走進靜僻小巷,一棟一棟木造平房,已整修的美輪美奐,承租人多以輕食或簡餐為經營策略,各具不同特色,近來此區已成為另類的觀光景點。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