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甘的韻味─2015秀工同學會
69年5月三建甲全體師生集資1500元贈送的鋼筆至今保留著,「祝更上層樓」的勉勵仍然深深烙印在我心中,期許自己努力認真,莫辜負同學期望。
回甘的韻味─2015秀工同學會
年初,收到同學(明山)傳來的訊息,高中同學(秀工)將在春節後要舉辦同學會,時間就訂在228假期,期待已久的同學會終於有人發起,二話不說隨即答應同學邀約,儘管當日已排定參加馬拉松路跑,期待已久的同學會更想參加。幸好賽事地點在斗南,離彰化不遠,若比賽完再趕去赴約,應該是過中午不久,於是把行程狀況告訴同學,馬拉松不會棄賽,同學會不會缺席,請容我遲到。
路跑賽7點起跑,清晨4點就得起床,上午天氣晴朗氣溫適宜,本來預計4小時內要完跑,但去程上坡耗損體力,回程下坡後繼無力,最後以416完賽。稍事整理後換裝,趕緊驅車前往溪湖,雖然身心俱疲,但幻想著再過幾分鐘就能見到久違的同學,心中仍難掩興奮!
12時40分抵達溪湖,寬敞餐廳內座滿了用餐的食客,兩眼左右張望仔細搜尋,即使失散多年,應該可以從外表一些蛛絲馬跡認出,沒錯,當同學目光交會的那一刻起,我滿懷珍惜之情興奮不已,毫無倦意。回想民國69年5月到軍校報到,離開學校與同學道別後,這一離開竟是三十五年,再次見到久違的同學,自是令人由衷喜悅,雖然遲到了,但仍然留了一個位置給我,在熱鬧的氣氛中,一時之間卻叫不出名字,多虧慶德兄逐一引見後,才熱絡的打開話匣子。
全班四十多人,只來了一半。有的單身前來,有的帶了配偶,也有像楊林源這樣全家出動。大部份的老同學是畢業後首次相見,多數同學看起來還是原來的樣子,只是改變了髮色,多了幾道皺紋,三十五年的光陰並沒有將大家的容顏作出太多的改變,甚至彼此的性情還是如同年少一樣,從同學會的網路社群之間流傳的訊息,講話的語氣不像成年人,驚覺「每個人都想回到小時候」。多年不見,重逢的感覺既親又疏。說親,是源於三年的同窗之誼,說疏,是因為畢竟多年不曾連繫。穿梭在兩桌之間忙著認識同學,相互問候,盡情交談,恍惚之間,彷彿回到年輕時代和同學之間的嬉鬧場景。
當年住校的夥伴,除了明山外,還來了明淵、啟珍、永和等人,記得當年在教官嚴肅的威嚇下,從一聲響亮的哨聲「起床!」開始了規律的生活,有早點名、晚點名,唱軍歌呼口號,這群來自不同庄腳的青少年,睡大通鋪吃大鍋飯一起晚自習,如此廝混了二、三年,每個人的習性瞭若指掌。加入樂隊行列,吹奏激昂澎湃的樂曲,則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增添了樂趣。鄉下孩子韌性堅強,冬天燒材洗澡不足為苦,每月七百元的伙食也能溫飽,我們在校園裡,用純真的吉他彈奏青春浪漫情調,渡過枯燥煩悶的時光。求學階段中想處最久、最有深厚情誼的,那絕對是與秀工同學結緣的年少時代。
懷舊只能在懷舊人的心裏存在。如今同學們看起來已非當年青澀的模樣,就如校園遠不如當年美,更不如記憶中動人。
除了少數人堅持重操舊業,畢業後仍然從事本科系工作外,如今多數已深入各行各業(包括繼承父業、自行創業),行業有別,但不一定有學歷文憑。同學們憑著一股志氣和吃苦耐勞的踏實,歷經幾番努力,都能創出一番事業來。來聚會的同學,大家聊著當年的趣事,也談家庭、小孩,更急著瞭解現況與分享人生經驗,雖然相聚時間短暫,無法得知全班同學概況,但得知同學們安好,也就令人放心,就像終於為中斷的故事,找到了讓人放心的連結。
同學聚會散去,得知阿賓住在台北,翌日便以電話聯絡,相約在附近餐館吃飯,鄰近的阿珍也騎車過來一起敘舊,原來坐在隔壁的同學,失散多年,竟是近在眼前,住家僅相鄰數百公尺而已,看著阿賓,露出寬厚的淺笑,還是那溫馴的個性,樸實率真,除了頂上多了些白髮外,同學看起來還是老樣子。
這次同學會主辦人花了很長時間搜尋、聯絡,總算在畢業三十五年後可以參加同學聚會,我心懷感激與感恩。我們用原始的樣子見面,省去客套應酬話,沒有相互較勁的煙硝味,只有單純的真心相伴,理解光鮮亮麗背後也有煩惱、低潮,理解每個成就背後的艱辛奮鬥,也有陰暗的一面,少了羨慕卻多了老同學才懂的心疼不捨,讓同學彼此握手鼓勵打氣加油。
這一年的同學會,讓人感受溫暖,不但帶來繼續前進的力量,也是尋找青春活力的起點。這場熟齡同學聚會,像自然發酵的釀酒,淡雅中充滿回甘韻味。
2015/02/28溪湖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