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清明掃墓記
2010清明掃墓記
今年清明節有三天假期,佾修雖然正忙著準備七月的指考,仍答應一同回故鄉,對於清明祭祖這種重要的民俗節日,可以參與的盡量參加,不希望孩子們缺席,但也不強迫、勉強,表面上是尊重孩子們的意願,實際上也要連哄帶騙、略施小技讓他們點頭。
和往年ㄧ樣起個大早,不過老媽更早起來即忙著整理牲禮祭品,平常賴床習慣的孩子,在大人ㄧ陣嗺促下總算還能及時出發。今年老爸和叔伯們約好七時在印斗山曾曾祖父母墳前集合,由於時間比往常(六時)延後ㄧ小時,結果還讓頭份遠來的二叔搶先一步,還有房裡的三叔、老厝那邊清江叔、明坤叔等先後到來、我們則是和四叔、五叔ㄧ齊上來,小山頭顯得熱鬧紛紛,到場的男女老少共有33人,算是歷年之最,這種大型家族聚會勝過任何節日,能夠一次到齊的年度盛會就是清明節,我身為長子更不容錯過。
忙著打招呼後大夥兒不約而同、自動自發捲起袖子拿起刀子、掃把幹活,把墳上的雜草砍除,然後在墳上壓紙,俗稱「掛紙」,即長方形的色紙,有古人掛前的遺意,同時也是做唯一年ㄧ度掃墓的標誌,也有聽長輩說此舉是幫祖墳修補屋瓦,反正就是代表這些意義。祭品拜完後,剝蛋殼,以示新陳代謝,代表送舊迎新的意思。拜完,接者按輩分前往曾祖父母墳祭拜,然後再往祖父母墳祭拜,整個行程約在上午十時結束,四叔(嬸)、五叔中午回老家一起吃飯,敘舊聊天,難得有這麼一個清明節假期,把相隔兩地的親情再次融合,非常不容易,每ㄧ個人都應該珍惜這短暫的機緣。回鄉掃墓除了緬懷祖先遺德、慎終追遠外,我覺得承先啟後的意義更甚於前者,明年有機會要帶孩子到宗親家族公墓,來一趟尋根之旅。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