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起意爬那結山

                               臨時起意爬那結山

下週要上高山,不管如何也要找個山爬當訓練,算是暖身吧。去哪兒呢?直到自然醒後才搜尋資料確定行程,臨時匆促打包,出發時已是八點幾分了,有始以來最隨興、最頹廢的一次。

那結山,又稱為那是山,其命名的由來是因為該山位於舊時泰雅族人所居住的那結社地區,「那結」兩個字的意思在泰雅族語當中是指「細小的竹子」。在復興附近的山區,常常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竹林地,這樣青翠、搖曳生姿的竹林風光也算是這個地區山林景觀的重要特色。一般山友將復興尖山夫婦山那結山稱復興三尖,老么那結山在幾年前與週六隊攀登二次,這次阿丹登頂後也完成復興三尖的挑戰。既然稱為尖山者絕非浪得虛名,印象中是接近登頂前的陡峭岩壁,臺灣山岳雜誌曾提及「險峻程度幾為北部諸山之最,膽大者也為之腿軟」。
   
土城出發經三峽循台7乙接台7,整路絡繹不絕的單車族奮力踩踏,真是辛苦,雖然自己踩過2次,有機會還是要再嘗試一下雙北的挑戰。過羅芙橋後不久右轉羅馬公路,51.9K附近轉入嘎色鬧產業道路,直行約5km之後,經嘎色鬧獵人學校,再前進一小段路,然後左轉進入竹林夾道的水泥道路,行約1.2k的水泥路後經過右邊的鐵皮工寮,續行50公尺右側空地停車,稍早已停有一輛黑色轎車,此地約可停四輛小車。這段竹林水泥路只有小車可勉強通行,無法會車。

          從嘎色鬧登山口出發的海拔數最高,攀登起來也最輕鬆,時間也較短,以往都是從北橫起登,選擇從嘎色鬧登山口起登,也算是品嘗不同口味的登山之旅。


   
停好車10:00從停車處開始出發H820,沿水泥路行約100公尺後左轉進入登山口,先穿越竹林、芒草後夾道的路徑,接下來由整路茂密的闊葉樓梯草粉墨登場。潮濕的山徑,如果是雨天應是更加濕滑,前方因有山友先行,少了蛛網、螞蝗的侵擾。經過一棵大板根樹,巨大的板跟展現了熱帶雨林植物的生命力,接下來的山徑坡度就逐漸增加了起來。路旁有兩座不銹鋼水塔,是部落原住民的自來水,上方從高處落下的溪流形成小瀑布,水量豐沛,跨過潺潺小溪,繼續上行,沒幾分鐘就會經過左邊的營地。

       

從這邊開始進入愈來愈陡峭的登山路徑,而隨著山徑逐漸登上稜線,那結山著名的岩堆拉繩路徑也開始登場。這段由岩壁、亂石堆、糾結的樹根所構成的登山路徑,全程都要手腳並用,雨天前來顯然一定會吃足苦頭。不斷的爬升後終於接上叉路,取右前進左側的稜線山徑通往大灣登山口及拉號山和榮華山。


    上主稜後,感覺坡度較緩,上下起伏不大,緊接著就進入樹根交錯、歪七扭八的山路,困難地形也都有繫繩,要靠手腳併用才能上得去。爬上一小山頭後見有基點快到了的指示牌,接下來最後的攀頂之路,幾乎是垂直往上,在此遇先行的山友3人正要下山。於12:22上到觀景峰,往前 十公尺 即見到那結山基點。海拔1520公尺,編號1532二等三角點基石。回觀景峰裸岩平台休息午餐,引來不少蒼蠅、蜜蜂,真是煩人。上山的時間晚了些,霧鎖山頭展望不佳,尚可窺見外鳥嘴山蓮包山稜脈。
     

13:25原路下山。上山時勞累不已,下山時則是步步驚險,攀登那結山的旅程,真是處處充滿驚喜、全程絕無冷場!15:24回到停車處,完成了今日攀登那結山的旅程。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