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傻瓜

三個傻瓜

               

這部電影好評不斷,同事間早已相互流傳(下載版),最近已出了BD,二話不說立刻敗回家觀賞,九十吋大畫面加上DTS-HD Master Audio 音效果然不同凡響,在家看電影已是家人休閒娛樂的重心,大畫面果然讓人看到更多細節,因此在享受極致影音之餘,看見感動,放大幸福,這才是建構家庭劇院最大的意義。

看了二次,每次都有不一樣的體會與心得,不只劇情有趣,連對話也值得玩味,講不完看第二遍會看得更清楚來龍去脈之外,更能細細品味對話意義在哪。聽說陳文茜最近也大推這一部,甚至有些電影院還沒下檔,票房早破千萬,影片強調是印度藝術片,我卻認為是淺顯易懂的商業勵志片,啊~管它什麼片,只要片子精彩好看,現在看也不嫌晚。

整體來說,三個傻瓜勵志情節保持著與阿甘一樣永不放棄信念,只要你肯努力,自然好運肯跟著來,只是遲早而已,與其往最高學府前進,想一想真正你要的是什麼?
真的是你想要的東西嗎?或許很多學生正在疑慮未來要怎麼走,看完三個傻瓜會更有勇氣往夢想前進^^

無疑地,這部電影應該是近年來看過最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影,也顛覆了對於印度電影的刻板印象,想不到印度也能拍出如此的勵志電影。劇中是以男主角藍丘為中心,雖然他只是冒名替主人的兒子取得學位。但是他所需要的不是一張畢業證書,而是能夠透過學習來達到求知的慾望,透過教育來學習真正對自己有幫助的知識 。其中男主角有不少令人省思的佳句例如:Chase Excellence,Success will follow…(專心追求卓越,成功自然就會跟著你!)遇到心情不好或困難時,心理只要喊ALL IS WELL”不要放在心上,這與我們強調凡事要正面思考的理念不謀而合,當遇到一件無法解決的事情時,自我及理性應該放手,心情不再焦慮時,解決之道自然會浮現。我相信生命中所遭遇的事都是好事,即便是面對困境,依然相信可以克服難關通過試煉,而不是一昧的逃避或不願面對事實,你的願力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這句ALL IS WELL實在深得我心。
      
另外的一位同學法罕是個熱愛攝影的人,但是為了順從父親的意思念了工程學系,最後為了追求他的理想放棄學業到巴西追隨一位攝影大師學習攝影。這又讓我想到現今臺灣社會有多少的父母,多麼希望自己的子女將來能成為醫師或者科技新貴。但是要爬到金字塔頂端的人是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你的子女是否能夠承受如此大的壓力,以及他們的興趣是否當醫師及工程師。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位做父母最大的希望。如果做父母能夠多聽一聽做子女的心聲,然後在旁邊做一個建議及協助。我想當今青少年自殺問題也就不會那麼的多。
      
還有的是劇中教授的小女兒Pia令我感觸良深,她為了追求真正的愛情而選擇做一位落跑新娘,到印度高山的一間學校去尋找藍丘。當今有不少的女生為了聽從父母的意思嫁給了父母認為是生活不錯工作有保障的男人,但是捫心自問您真的有喜歡過他嗎?您是否能夠勇敢的去追求您的真愛呢?
      
總之這一部電影給我的感觸很深,值得推薦給為人父母、為人師長為人子女的看這部令人感動的電影。

 

轉貼一:影聞其詳/三個傻瓜 社會批判的甜美糖衣
【聯合晚報聞天祥】
   
阿米爾罕(Aamir Khan)在印度寶萊塢不僅是個票房巨星,也有許多令人欣賞的特立獨行。譬如他堅持從不軋戲,這在年產量近千部的印度影壇簡直難以思議。另外,除了演戲,他還涉足製片、導演,觸角的廣泛也讓和他競爭的明星們望塵莫及。即使光就演出而論,他選擇的題材角色也更為大膽,時常灌注所關切的議題。繼自導自演的「心中的小星星」後,他這回純粹演出的「三個傻瓜」,再度碰觸到教育盲點,只不過上回他是開導學童的老師,這回則成了對抗體制的學生。

在上部作品「寶萊塢之記憶拼圖」才化身為用賁張肌肉表達滿腔怨怒的猛男殺手,阿米爾罕在「三個傻瓜」立刻「鬆」回成一個可愛的大學生。從進大學的第一天,就用妙計對抗學長欺負新生的陋習,顯現此角聰明無懼的性格。之後他得在忤逆教授的罪名下,扭轉弱勢處境,改變別人也顛覆環境。
影片叫「三個傻瓜」,雖然我們都清楚他才是主要發光的那個人,但兩枝綠葉也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分別代表了不同的困境:一個是囿於家境而不能在成績上出任何差錯的窮人子弟,一個是在父母期待下不得選擇自己興趣的獨生子。他們反映了不同環境都有的就學壓力,而阿米爾罕的功能正是激勵他們的勇氣,但他自己呢?

導演拉吉庫瑪希拉尼(Rajkumar Hirani)用了懸疑的方式來回應這股好奇。影片開始於畢業多年後,男主角的兩名好友與他的死對頭相約碰面,看看彼此的成就,男主角卻不見人影,於是在他們的回憶和追尋下,主角過去在校園的所作所為,便在插敘片段一一呈現,逐步拼合出他完整的樣貌,然後才謎底揭曉。原來這個如發光體般的魅力人物也有別人所不知道的秘密!

因此這部電影包含了多種情緒:有解謎的懸疑性、有鬥志的喜劇感、到了要催淚的時候也絕不手軟!讓觀眾情緒如洗三溫暖,但認同心裡卻從不混亂。

眾所皆知寶萊塢有「無歌(舞)不成片」的傳統。就片長來看,本片的歌舞比例並不高,但少少的幾首卻都能適切地達成整合作用。無論是呈現主角的信念、彼此的友誼、甚至是羅曼蒂克的愛情幻想,都有以質代量的味道。

「三個傻瓜」除了透過塑造校園英雄而建立起的明星光環外,也確切碰觸到高等教育依舊有著保守威權打壓創意的荒謬。當它足以影響到你的未來時(例如工作),如何能不恐懼,甚至敢與之對抗?天真的結局,並未掩蓋革命也要付出的代價。而這部能令大多數觀眾看得又笑又淚、甚至熱血沸騰的印度電影,不也點出了我們也有類似的困境?

轉貼二:塗翔文的影評
煽情、催淚又極度勵志的《三個傻瓜》
如果要問我今年一整年以來看得最「high」的一場電影觀影經驗,我肯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在金馬國際影展搶先看到、如今終於在戲院上映的印度片《三個傻瓜》(3 Idiots)。這部長達160分鐘的電影看來一點也不嫌冗長,除了娛樂性百分百,它還蘊含著嚴肅而認真的命題探討教育的本質,而且並不說教。我足以用所有最「芭樂」的形容詞來宣傳它:劇力萬鈞、笑中帶淚、熱血沸騰、雅俗共賞,而且一點也不誇張。 (本文節自12月「幼獅文藝」月刊之專欄文章〈金馬影展安可再來〉)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