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估價:理想與現實的選擇
工程估價:理想與現實的選擇
2012年8月底,建築設計終於底定,全套施工圖完成後送請廠商估價,某一廠商發現了一個問題,二樓廁所汙水管至管道間距離太長,設計師於是建議在廁所下方加管道,於是兩側多了一個管道間,仔細研究了平面及汙水管線的配置,就工程實務而言,考量施工及維修,這樣的作法是正確的,也是一個不得不如此作的選擇,比較失望的是,原先客餐廳預留的穿透空間正好被管道間占用了,對於平面格局雖然影響不大,也不致於增加工程費,接受了局部變更的事實。改變不是一件壞事,也意味著無限發展的可能。
9月初,收到營造廠商的報價,看了總價之後,原本還抱著興奮的心當場就涼了一半,超乎想像的天價與預估的金額差距頗大,預算膨脹,看來只能蓋個殼吧!難道真的要花費那麼多銀兩來蓋屋嗎?
比對先前「起厝」的師傅報價確實有一段落差,營造廠商的估價單不僅數量有超估之嫌(是超倍),單價硬是多了好幾成,難怪總價多了好幾百萬,即使採統包再換算成每坪造價,價格仍然是貴了許多,至於合理的單價如何判斷,簡單講,最貼近市場行情的就愈趨合理,估價單上林林總總的名目並非一般人容易理解,所幸自己練就一些專業知識,最終還能理智的分析、研判。若不是自己熟悉的領域,所謂「一分錢一分貨」的交易準則是不適用的,如果你口袋夠深就另當別論了。
在有限的財源下,依照工程進度,採分期分階段方式是較為可行且符合實際。檢討這些問題,其實從最初的規劃、設計開始就已埋下了不解的線索,當中有許多家人的意見或想法,以及設計師忠懇的建議,討論的過程有放棄、有折衷、有堅持,留下來的幾乎是去蕪存菁的東西了。雖然有多到不能再多的理想與希望,可惜現實常不從人願,總會留下許多無法實現的需求。
然而,也不用灰心氣餒,不要用負面思考去看待這些「無法實現的需求」,反而應該積極正向地期待,好好思考這些空間在未來產生變化的可能性。
留下未完成的部分,絕不是壞事。換言之,暫時保留鞭長莫及的部分,相對地,可以留待將來再做的,留一點線索與空間。這樣才能完成適切又符合經濟效益的空間。
未完成不是美中不足,而是將多種可能性留待長久的未來。
我家鄉下蓋房子都沒有設計圖 ..
水泥師傅現場用講的我婆婆溝通..我婆婆人真好 人家怎麼說都說好 都沒比價就答應要蓋了 每坪5萬
我們只好相信鄉下師傅了…相信就是力量..相信婆婆會遇到好人…相信房子會蓋得很好..
這個師傅應該是熟人囉?避免日後完工後雙方對標的物有認知上的差異,最好將建材/設備講清楚。
要是我們這種外行人,只能摸著鼻子說:好…
祝您的夢想家一切順利…
萬事起頭難,忙了快一年還沒動工,夢想家~唉 門都沒有!
事前總是考慮越周詳越好,好是總是多磨…祝房事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