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缸好?還是淋浴好?

 

浴缸好?還是淋浴好?

    上週與承商在工地現場討論抿石子浴缸尺寸及作法,因為空間的關係無法以市售的壓克力浴缸施作,但為了滿足家人對泡澡的渴望,所以在這個小空間做個泥塑浴缸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此在尺寸設計、材料選定及施工方式都是經過謹慎思考後確認,就如同給自己使用一般,無論如何總要作個有質感的抿石子浴缸,這樣才能對家人有所交待啊!

 

    自地自建的房子囿於預算,即使留設衛浴空間也不能無限制放大,現實總是令人無力,能有間大浴室對很多人來説,會覺得太浪漫到浪費的地步,不然就覺得房間坪數都不夠,哪來空間給浴室。但我相信許多女生(我們家是男女老少)應該都很想很想擁有一間有浴缸可以泡澡、做spa的浴室。啊,我真的很能理解這種心情,因為這也是我自己的夢想。回想在討論設計時,建築師說現在鄉下已很少人用浴缸了,多數人都是採用淋浴,到底是浴缸好還是淋浴好?這個問題真的要多想想,以下收錄的文章契合了我們的想法:

 


 

    偶有朋友會問我留浴缸好,還是設計淋浴間,通常會發問的朋友都是買了小坪數的家,且只有一間浴室。我都建議做浴缸,因為能泡個澡,真的是很幸福的事。村上春樹在跑步時發現,身體的性質會影響心理,甚至個性。他的肌肉不容易放鬆,柔軟操要做久點,這緊繃的肌肉跟他的個性有點像,他總無法在眾人前好好說話,也不想去打入什麼團體,即使是當了作家後。他不太算慢熟的人,根本是不熟的人,我想。
   
在這裡,許多小說作者或跟文字有點關係的人,多會跟某些文藝界人士成為一掛。這也就是為什麼當記者的人,常常只要牽到一條線,就很容易拿起一把粽子。世人都愛八卦別人,很多事不必看到現場錄影帶,許多人都會演給你看,例如Makiyo是怎麼踢人的。

 

    我年輕時住的地方是淋浴間,當時也覺得浴缸不乾淨,又容易積浴垢,就這樣站著洗洗了10幾年;但我的童年是在浴缸中度過的。那時住在鄉下,很傳統的馬賽克浴缸,一角還破了。人年紀大了,什麼都忘了,但有一幕卻連細節都清清楚楚。小學五年級的我,把自己整個泡在水中,放著很熱很熱的水,整個頭都是汗,眼前全是水氣。這記憶是要給什麼人生道理嗎?抱歉,沒有,那就是一段黑白色的記憶。最多最多,可以套用心理學的話,這童年記憶加深了我對浴缸的好感,然後年紀大了,我就出現類似鮭魚迴遊的現象,所以贊成用浴缸。隨便吧,反正,最後結果是一樣的。

 

    我後來有了自己的家,也曾考慮要不要繼續用淋浴的,但還好,當時有位法國人,叫什麼圖森的,他說,有浴缸的人生才能擁有完整的人生。姥姥一向沒主見都聽別人的,當下就決定保留建商的浴缸。 事後證明,那位法國佬說的是對的。

 

     「泡澡」真的是很享受的一件事,淋浴並無法完全放鬆身心,但泡澡卻有如此神奇的效果。一整天上班累得半死,但只要泡個澡,什麼煩惱都沒有了。 很多人也有同樣的經驗:有位日本女孩,叫吉本香蕉,就很喜歡來台灣泡湯,她說,泡湯能療癒心靈,回日本後還寫了本很好看的小說。 這是真的,身體只要泡得暖烘烘的,許多不好的事就會跟著遺忘。

 

     我常覺得錢夠用就好,不必要賺大錢才能過多愜意的生活。吃不起法國生蠔,沒關係,夜市的現燙蚵仔就鮮美得不得了;喝不起一杯560的頂級可可,沒關係,公館的35元陳三鼎珍奶還更好喝。

 

     沒錢去按摩,更沒關係,家裡有浴缸可泡澡就好。 

 

     在家泡澡也很好玩,你可以去買日本北海道或九洲的泡湯粉,水會變綠色或橘色,洗完皮膚也超滑的;也可以加精油,加浮水蠟燭,或來個泡泡浴、玫瑰浴,整個浴室會很巴里島。姥姥有陣子迷上泡湯,還去做了個木板,架在浴缸上,幹麼呢?呵,看書,把小說帶進浴室,一泡就一個小時。對了,想敷臉護髮的也可一起來。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