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循序漸進撐起自己的野心》讀後感

DSC_7600_3173.JPG - 20181208大溪齋明寺

《如何循序漸進撐起自己的野心》讀後感

   這本書不是雞湯文,更不是勵志文。但書中所闡述的思維方式,徹底改變了我僵化的觀念,這是近年來我讀過最有感的一本書。

   通訊群組中,看到一篇分享的文章,標題寫著「你和頭等艙的距離,差的不只是錢」,作者說到,以前搬家時,父母捨不得仍掉的那些衣物,雖然一般都再也用不到,但他們寧可讓這些無用的東西佔據著昂貴的居住空間…。這些觀念是如此根深蒂固埋藏在當年的基因和血液裡,控制著我們這些年成長的思維習慣,讓我們做出現在客觀上已經不合理的選擇。另一則敘述有一主管調到新公司後,拒絕公司配的司機,說這些事情可以自己做,為什麼要麻煩別人。公司的人就和她說:「你錯了,公司花這麼多錢僱妳,妳的時間是不完全屬於妳的。妳的時間是很貴的,如果浪費在開車這些低效率的事情上,是在浪費公司的錢和資源,是不道德的。」看著開頭這些文字,令我心有戚戚焉,二天後買了這本書回來繼續閱讀。

普通人和強者的差別就是:時間成本的高低

   你覺得自己的一小時值多少錢、你的一天值多少錢,基本上就能判斷你在什麼段位(你的價值)。自己擔任部門主管已經夠忙了,辦公室裡卻常常有新進的同事問一些工作上如何處理問題,我說這些問題你應該學著自己判斷,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請教資深前輩,而不是把自己應該完成的工作丟回來讓我幫你想辦法,自己得不到成長,浪費我的時間,他不曉得我的時間很貴,浪費我的時間,就是不尊重我的時間。

   很多朋友知道我不擅於經營臉書,很簡單的理由是,沒有時間,臉書裡的內容都是別人的故事,不管喜悅的、哀傷的、悲恨的、快樂的圖文,其實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浪費時間瀏覽,也佔據了海馬迴記憶體,說穿了,因為我不想把零碎的時間浪費在別人的生活裡。網路上有個詞,叫放棄你的「無效社交」,意思是說很多社交是沒有意義的,只有自我增值才沒有浪費時間。我發現,許多人是渴望社交的,比如熱衷去參加高格調的場子,就可以結交些所謂的人脈;朋友圈有什麼飯局都要去參與,說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熱衷社交的原因是,藉著參與的機會展現認同,或表達自己存在的價值,而不太關注時間沉沒成本。但身邊也有另一些人,他們生活更簡單,更有規律,所以更專注、更有效率。這說明一個道理—大多數事情,都是沒有意義的。你是用時間換錢,還是用錢換時間,取決於當下你對金錢的價值與時間如何衡量。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要花時間—這句話將開始成為準則。

阻擋你成功的,不是行動力,是「弱者思維」

希望不用花什麼成本。最好免費得到一樣東西,這就是典型的弱者思維。

   為什麼很多人明明很努力,最後卻還是沒能擺脫平庸,不是差在行動,而是錯在思維。沒錯,努力是必要的,但決定差距的是,在哪個平臺上努力。當年公務人員考試及格,在分發單位時,我面臨許多選擇,要留在家鄉的鎮公所,還是遠離舒適的窩,到大城市的中央單位,最後我選擇後者,幸運進入這個行業最優秀的機構,與一流的人才一起共事,不斷修練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獲得同仁認可、獲得江湖地位。有機會如果能進入一個更高的平臺(圈子),你會發現整片天空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你現在所處的圈子,就決定了你的眼界和格局。「選擇好的平臺比努力重要」在本書有非常清晰的論述,帶給我很多啟發。

我們的思維常被傳統的框架、累積的經驗限制了,導致了我們慣性的思維。書中每一篇都讓令我震攝猶如醍醐灌頂,相信你讀完這本書,就能了解什麼叫茅塞頓開!作者陳立飛(Spenser)香港人,長年穿梭於北上廣深大城市,從金融跨界到互聯網,用實力改寫職場軌跡,藉由他成功的經驗及超俗的思維,喚起我們對世界全面的認知,在動盪的未來,無論個人或企業,「穩定才是最大的風險」,未來職場沒有絕對的穩定,只有動態的平衡。只會有穩定的能力,不會有穩定的工作。對於年輕人,工作舒服是個很危險的訊號,因為你在最好的年紀,最一無所有、沒牽掛的年紀,過早降低了你成長的速度。如同作者說的,年輕時候偷過的懶,都會在未來的歲月裡加倍還。如何循序漸進撐起自己的野心大是文化出版特別推薦給新生代的年輕人,也適合在職場起起落落、戰戰競競又不甘平凡的你。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