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聖稜線O型縱走下志佳陽山【連走馬武霸山出武陵農場】
聖稜線O型縱走下志佳陽山【連走馬武霸山出武陵農場】接續上篇:
http://tw.myblog.yahoo.com/mine-ku48/article?mid=721&prev=762&next=694
D3( 7月24日)素密達山屋
04:00 起床、早餐。
05:00 出發,續行不久,陡上土石鬆動、易落石的碎岩陡坡。
06:21 上稜線,展望層層山巒。
07:55 雪北叉路,天晴視野開闊,一路盡情拍照。
08:00 雪山北峰H3703,山頂寬坦,北望,大、小霸尖山、布秀蘭山、素密達山、穆特勒布山等雄恃於前,往南看往雪山主峰蜿蜒而去的聖稜,一峰高過一峰連成一線。
08:35 下坡抵達山凹之雪北山屋休息,燒茶、吃乾糧、水果。
10:13 三六九山莊叉路,續行稜線碎石坡緩上。
11:00凱蘭特昆山 H3731,稜線已漸被雲霧裊繞的山嵐所籠罩。
11:14三六九山莊叉路,至此沿途大都是碎石坡。
12:42 北稜角H3880/ 15°C ,其外貌千仞絕壁層層相疊,雲霧迷濛下別具蕭瑟美感,與主峰相互隔鄰,山頂看冰斗遺跡的景觀、看雲霧幻影的變化。
13:11 離開北稜角後下陡峭岩壁,抓繩確保安全。
13:19 翠池叉路,從這裡俯瞰整個圈谷,壯觀的碎石坡一瀉千里,圈谷上方為鬆軟的砂石,愈往下走石塊愈大,這一段路雖不長,但走來已略感疲累。
14:05 抵翠池山屋H3520,位於冷杉林內,前方有一潭清澈湖水-翠池,有護佑旅程平安的土地公,有寬闊平坦的營地,遇保育志工2人親切的招呼,更把廁所清理潔淨,要給他們豎起大姆指稱讚,見酒紅朱雀前來覓食,一點也不怕生,原來這是牠的家,我們是過客。
15:20 晚餐什錦蔬菜麵,稍晚再喝紅豆湯,16:30起至19:00下陣雨。遇台北縣救難協會隊員高山訓練在此紮營,多餘食物和山友分享。
D4(7月25日 )翠池山屋
04:00 起床、夜幕微光中早餐,屋外氣溫6°C 。
05:03 背包上肩出發。
05:29 從翠池出發不久,續行碎石坡,北稜角與主峰連成的稜線如下弦月坎在下凹鞍部,沿亂石坡爬升,回望晨曦山巒,景色清晰。
06:00 終於爬上鞍部主峰叉路,續往主峰約0.4K。
06:20 雪山主峰H3886/ 7°C,山頂寬闊,眾多山友在此享受登頂的喜悅,領略登高望遠的風景,回首四天來走過的聖稜,伴隨喘息的爬升,攀越斷崖的驚險,沿途景觀的壯麗,一幕幕的影像烙印在腦海中,唯有走過才能真正感受內心的震撼。取出「蘋果」拍登頂照,並祈求此行平安順利。
06:58 往志佳陽山下,指標往回登山口12.5K。
07:12 沿山谷下行,左側山坡玉山圓柏遭火紋身,殘留一片孤寂。
07:21 路徑沿乾溪谷陡下,有幾處需抓繩確保安全。
08:40 雪山山莊舊址H3385,稜脊下平坦寬敞,下方200M 有水源,休息燒茶,吃乾糧。
09:20 沿山腰緩坡爬升,穿越杉林,稜線已被雲霧裊繞的山嵐所籠罩,靜謐的森林中顯得涼爽。
09:40 志佳陽山大草原,雖有雲霧飄來,偶而也能一窺草坡全貌,踩在風光優美山徑,幸無豔陽高照,走來神清氣爽。
10:22 經志佳陽山最高峰H3345後下坡,抵志佳陽大山基點峰H3289/ 10°C,位於寬廣草坡上。
10:45 續行至瓢簞池H3100,位於草坡凹谷,擁有山光水色之美,池水尚未乾涸,飄小雨,取水至上方瓢簞山屋煮午餐。
11:36 步道6.9K叉路H3045,取直行往馬武霸山。
11:46 鑽入箭竹林,路跡不明循布條找路,路徑大致沿著稜脊行走,走這段路不僅是加菜,還讓人「吃到粗飽」。
12:55 雜木林內漸脫離箭竹,但倒木多阻礙行走。
13:14 馬武霸山最高峰H2711/ 16°C,山頂有數棵高大巨木,無展望。
14:16 循稜續行上下幾個小山頭後抵2575峰,樹幹釘有指標往馬武霸山基點峰(南稜),我隊循路條轉往東稜下(錯誤路線),沿山腰路不久遇芒草,停下腳步查對GPS航跡顯示已走錯叉路,14:50見指標往「武陵農場」,誤入這條踏勘路線,心急趕快找出路,繼續循路條往下行。
唉!未作足功課,太過自信的結果,以後跟隊自己還是要留意些才好。
15:08 穿插芒草後到達開闊地(2146峰),沿著稜脊寬闊地走,是森林防火巷地形,緩坡下降H2100。
15:29 樹幹指標往「場本部億年橋」,農場範圍廣,大夥在猜億年橋是在何處?
16:06 順稜下坡,稜末已看到農場建物及車輛行駛聲,即將重返文明,路旁一塊「吉星高照」小石碑正庇佑我們下山H1800。
16:15 下抵農場億年橋H1755,眾人一陣歡喜,登山口隱藏於路旁,無路條、無指標。往右行即到停車場,廁所內清洗換裝,稍後司機帶來啤酒飲料、水蜜桃慰勞大家。
17:00乘8人座車回程。
21:40 回台北車站,賦歸。
好脚力.
佩服!
若要說好腳力,那應該是20歲大兒子,平常弱不禁風,行前還擔心跟不上隊伍,四天下來的觀察,果然是「年輕有為」,遠遠把我們拋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