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潢的風格

 

裝潢的風格作與不作的選擇就是一連串不斷的自我摸索與掙扎

 

   十月初,一樓磁磚、花崗石舖面完成,接著安裝窗戶玻璃及大門,建築的外觀呈現了較立體的樣貌,內部只差衛浴設備尚未安裝而已,建築工程告一段落,接下來該如何裝潢是當前重要的工作。

 

   預算很吃緊,能作的地方有限,母親也一再叮嚀「能省則省」,舊家具能搬過去用就將就用,老人家勤儉的個性,常常在身邊耳提面命的提醒,一切從簡就是不要浪費錢,我可以理解也非常贊同。事實上從建築設計開始,已將所有空間、動線作了完整規劃,房間內部用途及配置亦有妥適安排,在空間格局已定的情況下,能作的地方有限,所謂的裝潢其實是作些櫥櫃,以及牆面的裝修而已,然而近百坪的室內空間,光是系統櫃數量,預算就超過預期了!該如何省,而且省的有品味(這個時候還談品味?),這段時間裡,作與不作之間的掙扎並非可立即決定(有人說裝潢是一輩子的事,的確如此),面對這個難題除了需要理智的判斷外,也考驗我修練三十年建築專業的功力了。

 

   最近閱讀「省錢裝潢術」一書,內容闡述如何以最經濟的手法規劃裝潢風格,其中提倡了一個重要觀念,裝潢不是加法而是減法,先思考哪些可以不作,而不是「別人有的,我們也要有」或是「大家都這麼做,跟著做沒錯」一味的趨附流行。裝潢並非要做很多華而不實的東西,家是自己的,要讓住在家裡面的人自在舒適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從室內裝修到家具的擺設,只要合乎自己想要的風格就好,不必在乎外人的喜好或評論。書中介紹了許多地面採用水泥粉光或仿清水模牆面的實例,圖片呈現的原始壁貌和不加雕琢的率性空間,展現簡單裝潢後的獨特個性,被這種低調的灰色深深吸引,就是喜愛這味~用粗獷感天花地坪,傳遞時空韻味!

 

   由於沒有過度複雜裝飾及設計,混凝土不再加以任何的修飾,希望以粉刷面(仿清水模)的質感作為建築表現素材,這不造作的質感與態度,反而真實的流露一股相當特別的空間氛圍。清水混凝土冷峻的外表下,呈現的原始色澤質感,讓空間散發出寧靜的氣質,其獨特的魅力,也正符合日式禪風、樸實內斂的時尚品味(簡單說,這就是窮人品味)。

 

   醜醜的混凝土面,自己可以接受,問問家人的意見吧,想不到都能支持這種省錢裝潢術,這讓我深具信心,修改設計圖樣後就找裝潢廠商來研討。待建築工程完成,差不多就是裝潢進場的時候,工程所有大小事仍需親力親為,未來將有更多的介面、更繁瑣的細節,可以想像的是更忙碌了……2013/10/21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