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險的延長賽:烏來三玉縱走
驚險的延長賽─烏來三玉縱走
自2007年3月相繼完成烏來三姑(阿玉山、波露山、露門山)連環走、大小礁溪山O行縱走、利茂岸縱走模故山、茶墾山…之後,爬中級山的重心即轉移其他區域。除了三姑之外,還留有難度更高的烏來三玉未竟,對那深藏遙遠的山頭心理還憧憬著。2012年熱心山友開發新路,使得一日完成三玉成為可行,搜尋了二篇最近的登山紀錄,時間都是在二年前的資料,即使要完成,免不了要面臨很艱困的挑戰,參考了之前山友的行程時間,預估13-14小時完成,選擇白晝較長的天候出發就趁此時吧。
不論高山縱走或難纏的中級山,每次都能順利完成目標,但這一次,我失誤了,未料到近年來阿玉山系已鮮少有人攀登,冷門的三玉幾無人跡踏尋,山徑逐漸荒蕪;阿玉山下西坑林道這段,殘破的布條都已躺在地上,需仔細辨識路跡;原以為下獅坑橋後就安全了,但事實並非如此,西坑林道多處崩塌,不是高繞就是從瀑布斷崖旁過溪,路況較八年前險惡,能夠完成三玉縱走心願已足,最後一個關卡卻是林道過溪處,為安全起見,夜間不敢貿然強行,當下決定露宿野外,這次登山行程不僅創下當日登山時間最長、累計爬升高度最多,行走里程最遠的登山紀錄,在個人登山史上足以留下一頁傳奇。
隨著時代變遷,生態保育意識的興起,桶后林道已屬管制區,加上西坑林道崩毀日益嚴重,無論烏來三姑或三玉,欲前往造訪者將更增困難,甚至乏人問津。但熱衷中級山的信徒們,又豈能忘懷這些經典路線呢。下山之後,阿丹仍心有餘悸說,我們太輕忽大自然的力量了,能平安順利走完已算慶幸了。真的,讓你印象深刻的山走一次就好,就如深邃森林裡的三玉,一次驚心動魄的遭遇即令人畢生難忘。
【關於阿玉山】
阿玉山又稱亞玉山,亞玉山因亞於本島最高的玉山(新高山的舊稱)而稱呼之,或者因為此山據說產玉而北如此稱呼,這些全部都是支那人穿鑿附會的俗說,相同的是山頂有短小、繁茂的萱草(白茅),此小萱草的番語(泰雅語)稱為agyaq,這就是它的名字,漢名即是蕃名的音譯,有它原來的字義,漢人聯想到有玉,可是實際上小萱草卻是有趣的,雖然從蕃名般有小萱草的山嶺,反而不如阿玉山的名稱來的美。⋯⋯《摘錄鄭安睎、許維真譯著「烏來的山與人」,有關烏來地區的山名記載》
登山紀錄
時間:2015/06/27 天氣:晴午後短暫雨
GPS裝置:GARMIN DAKOTA 20、GARMIN 910XT
登山時間:24小時(實際行走17小時)
累計爬升高度:2,187公尺
行走里程:29.3公里
03:35 土城出發,國道三號下安坑交流道,台9線轉台9甲往烏來,行19.5K後接桶后林道,續行0.9K過橋後右側水泥駁坎上方即為下阿玉山登山口。車停路旁空地。
04:52 整裝後起登,比預計時間晚了點,登山口釘有藍天標示牌「下阿玉山120-180分」,天色已白但林間幽暗,戴頭燈。
05:57 阿玉山會師牌,往後沿途會陸續出現這種會師牌 。從登山口起登後山徑陡上,林間無風悶熱,沒多久就汗如雨下,一個多小時後全身溼透,汗從褲管導入雨鞋,不時要脫鞋倒水,汗水宣洩不及用倒的,汗如雨下不是形容詞而是真實體驗,因為熱的緣故,一停下休息就喝水,帶了3瓶運動飲料,恐怕不足。
07:16 輕航機殘骸叉路,位於路左側10公尺,過去瞧瞧。
07:26-07:42 下阿玉山基點H1089三等三角點#4151,山頂於樹林間,無展望,小休後續直行往中阿玉山。接下來路徑坡緩易行,林間混雜著高聳杉木,山區不時傳來山羌的叫聲。
09:26 抵1245鋒,上下翻越1100峰、1230峰幾個山頭後來到此地,又稱三叉峰。續行8分鐘經過陰暗的乾谷鞍部。
10:50 中阿玉山H1283無基石,登頂前有一小段稀疏箭竹,四周林木遮蔽,休息後續往大礁溪山、阿玉山方向。
11:03 阿玉新路叉路,取右下往「阿玉溪源匯流口H950約90分」,重要叉路。山徑時而陡下時而平緩,沿途有不少野牡丹盛開,低窪潮濕的路旁有八角蓮。
12:19-13:00 抵阿玉溪源匯流口,休息午餐。阿玉溪源頭附近清澈程度,是連腳步踏入都不會混濁的,今日兩人攜帶飲水3800及三瓶運動飲料1800,共5800cc,天氣熱流汗快,節省喝仍擔心不足,在此取用溪水1000cc備用,後續行程沒有水源,怎料到這是保命水。離開溪流口後路徑陡上,爬坡耗費許多體力,走走停停,身體不斷流汗、擦汗、喝水,懶得看地圖了,只有拼命趕路。
14:18 接傳統叉路,左往大礁溪山,取右循稜往阿玉山約120分。
15:02 叉路,右下往獅坑橋約180-210分,時間晚了,想就此打道回府,曾經一度閃過的念頭,但已走了大半路了,況且這條路徑少有人走恐路跡不明,續取左往阿玉山40分。
15:17 林間小休,森林罩霧,霧氣像薄紗一樣,更增添了神祕的氣氛。
15:43 阿玉山登頂前三叉路,來路已用紅繩圍阻,穿過繩索取右上阿玉山15-20分,緩坡上至山頭即有茅草及箭竹。
16:00-16:17 阿玉山H1419二等三角點#1026,基石旁有廢棄水泥屋。山頂是一片草原,但雲霧濃無法瞭望風光,此時飄著細雨,山風幽幽ㄧ吹,嘆~走了十幾個小時才有冷氣。早期這裏還立了三角櫓(意思為三角形高台,為日治時期設於山頂,作為地圖測量的設施。)回程時往來路回走約1分鐘往左入箭竹林循布條指引下山,這個叉路沒路標也看不到路條,而且路徑藏在濃密箭竹林中。往後下山途中,山徑清朗,但路條稀少,大都已掉落,午後短暫雨後,森林起霧,能見度約30公尺,天色漸暗,沒有路條時就循著路跡走,急趕著天黑後下至獅坑橋。事隔8年這段路已不復記憶,在陡下時戴起頭燈,小心捱著山腰路,拉繩陡下後接西坑林道,續往左行,途經一崩塌處,路基斷落溪底,踩踏點鬆軟,小心翼翼地橫渡過崩塌山腹的斷崖。
18:49 下抵獅坑橋,以為安全了,未料林道路況變差,毀損嚴重,沿路經過許多崩塌地,以及涉水過溪流,但夜間行走不易辨識方向及路況,走來心驚膽跳。20:10 遇三位台大生物系學生進入林道作夜間生態觀察。
21:15 遇一崩塌處,水聲隆隆,看不到渡溪點,阿丹不敢過溪,提議在此露宿,等待天明後再行。漫長的夜晚,所幸天空晴朗,取出雨衣保暖,翌日凌晨04:00左右,見有光影晃動,見台大生回程,請託幫忙協助,得以順利離開,續行林道回。
6/28 04:53 回到昨晨停車處/下阿玉山登山口,卸下裝備後拖著疲累的身體回家。
航跡圖:
https://connect.garmin.com/modern/activity/817056608
一般留言